2月23日,天津新闻广播《一起天津》节目主持人特邀天津市环境治理业商会会长林洪新做客节目,就生态环境领域大数据AI的前景与发展分享精彩观点。林洪新介绍说,天津市环境治理业商会是天津首个生态环境产业的商会组织,发起成立于2019年12月7日,目前会员企业已达200家,共掌握国家专利技术1100余项,治理领域包括污水处理、大气治理、土壤污染治理及修复、盐碱地改良、噪声治理、环境检测监测、环保设备、双碳咨询等,实现了水、土、气、废、辐射、噪音在内的环保服务全面覆盖。
一、千禧年之际,环保产业开始使用AI三化(标准化、信息化、数据化)管理模式,收集海量的市场数据和技术方案,搭建项目库并制定管理,精细化运营客户信息,提供更优服务,方方面面离不开AI工具。25年的积累,如今升级至AI自动化,以前给客户提供技术方案可能需要1-2个月,而现在有了AI自动化,半天就可以出方案。
二、AI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举个例子:通过在水体中部署传感器网络,实时采集水质的各种参数数据,如酸碱度、溶解氧、化学需氧量等,利用 AI 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,实现对水质状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,提高了水质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,及时发现水质污染问题,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。我们会员单位如天津大力金刚科技有限公司、天津市瑞德赛恩水业有限公司、中翔(天津)水业发展有限公司,均有自主研发的智慧水务平台。
三、AI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,在初始建设的过程中,就在前端应用了智能系统。例如做污水处理前,把污染因子污染的水量和下游出口的水质,输进去之后,一敲回车,系统立即出技术方案、技术图纸、主材的各项表单,大大的缩短了预算管理的成本以及和甲方沟通的时间。项目管理就按照系统设定的项目点推进时间,专业技术人员使用AI项目管理系统进行远程管理或现场管理。在建成投产后的运营管理过程中,AI的技术应用更是普及到每个点,例如从进水水质的指标在设计的时候有宽泛的定量,从前人工操作COD(化学需氧量),客户要求污水处理COD要小于30,只能人工操作控制在小于10的范畴,不精确、数据统计粗糙,如果超标就得受罚。现在臭氧、各项药剂等加注的量都由AI系统自动系统来解决,把COD的控制量控制在小于25,细胞量、药剂量和臭氧加注量就会大幅降低,超标的可能几乎为0。这就是AI智能技术给项目管理带来的便利。
传统环境治理依赖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,效率低、成本高、覆盖面有限。大数据AI可实现全天候、全方位、立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,精准识别污染源,实现从“粗放式”治理向“精细化”治理转变。大数据与AI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,瑞恒茂将持续通过技术创新和加强应用,利用更强的AI工具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优质的环境工程服务,推动绿色发展,虔诚为合作者创造价值。